Search


【親子過招1-1】
小蘋果向媽媽討不到玩具,鬧脾氣說:「我最討厭媽媽了!把拔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親子過招1-1】
小蘋果向媽媽討不到玩具,鬧脾氣說:「我最討厭媽媽了!把拔都不會這樣!」

蘋果媽媽微笑地說:「把拔、馬麻都是為你好,如果把拔在這邊也會這麼做。」

小蘋果覺得媽媽偏心,於是說:「馬麻你每次都這樣,對弟弟比較好,對我最壞。」

蘋果媽媽說:「你們兄弟倆,馬麻都愛!」

--
小朋友情緒一上來時,往往顧不得那麼多,所以脫口說出「只愛把拔、不愛馬麻」,「馬麻只愛弟弟」這種極端的話。

【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,又稱作「分裂」(splitting):把人只分成「極好」或「極壞」(all good or all bad)。】

那該怎麼辦呢?蘋果媽媽的回答就是將分裂的「極好」跟「極壞」重新黏合起來:

「爸爸媽媽是一體的,沒有一個好一個壞。」、「哥哥弟弟都愛,沒有只愛其中一個。」


進階版:
大人也不自覺容易掉入這種思考盲點。

例如公司裡頭有位討人厭的同事,破天荒請大家喝飲料。
於是慧珍(化名)心想:「說不定他是出了什麼紕漏,所以請客跟大家賠不是。」

慧珍毫無理由地這麼想,主要是因為【她原本就很討厭那位同事】,於是「那位同事所有的行為都好不到哪裡去。」、「就算是偶一為之的善意,也被解讀成負面。」

慧珍的心裡,已經把這位同事歸類為「極壞」(all bad),完全看不到這位同事的優點。

因為:如果這個同事居然還有「那麼一點點優點的話」,「那我怎麼會那麼討厭他?」

慧珍潛意識裡頭為了取得平衡,很難接受「一個人再怎麼差勁,其實也有一些優點」,於是產生「分裂」(splitting,一個東西分裂成兩半)。

當然,如果慧珍喜歡一個人,就會替對方找理由解釋缺點。這時候的分裂,就是將對方當成「完美、極好」(all good)


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(本篇圖文為作者延伸概念的文字整理,未收錄在本書中)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